百度词条很少有这样描述一个人的——“郭传军是一名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球员位置。2005年,他效力于上海中纺机队,那个赛季表现一般,并没有赢得出场纪录。”
我至今不知道这份生硬简短的简历是谁上传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是郭传军本人。
2006年,职业球员郭传军来到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体育老师。 16年来,他组建了一支又一支校园足球队,带领孩子们在城内小学的小操场上日复一日地训练。
直到2022年2月3日,这一轨迹戛然而止。 38岁的郭传军因突发心脏病猝死。
二月过年期间,得知这一消息后,不少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专程前往殡仪馆悼念郭老师。 家长们回忆起郭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的“热情”和“纯粹”,也谈到了他一直关心的草根足球教育。
足球界有这样一句话:“足球青训的成功率70%取决于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水平”。 事实上,获得认证的足球教练大多数在职业俱乐部工作,只有极少数全职在基层工作。 培训工作和校园足球普及工作。 而郭传军就是这少数人之一。
郭传军教过的学生还没有一个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但他不在乎。
他曾表示,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垫脚石是教练,他想给孩子们一个好的起点。 “任何喜欢足球的人都可以参加。” 足球应该培养孩子的精神和特质。 “这关乎人生,与是否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无关。”
郭传军在踢足球。施维海供图
最具体的纪念
2月19日,是个阴天的早晨,云层低沉,空气荒凉,前滩体育中心足球绿地的草地还有些发黄。 这是襄阳小学足球队失去教练郭传军后,首次与校外足球队进行比赛。
比赛的组织者、家长姜伟发现,那天孩子们的情况很不一样:孩子们第一次聚在一起是在周末的比赛中。 他们赛前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赢下两场比赛,夺得冠军。 戴着奖章去给郭传军扫墓。
队员是一群十二、十三岁的男孩,穿着薄薄的蓝白相间的制服。 他们在足球场中央围成一个大圈——在正式比赛开始前,他们必须低头默哀一分钟。 与此同时,全体家长站在场边,悼念新年期间去世的球队主帅郭传军。
赛前孩子们悼念郭传君。姜伟 摄
郭传军此前已经带着孩子来到这个球场观看了不下10场比赛。 以前,他站在边线外,和场上的孩子们一起不断移动、奔跑、流汗、气喘吁吁,向队员们喊着技术提示……但现在,混杂着青草味的球场上,依然有郭传军的身影。痕迹:孩子们所穿的队服都是郭传军定制的。
“一支球队出去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团队的样子,在气势上和足球礼仪上不能先输。” 这是郭传军在职业队时一直坚持的信念。
在妻子刘倩眼中,郭传君注重个人形象。 他视球队形象为自己的形象。
家长林弋阳记得,2011年孩子一年级刚入队时,队服都是共用的。 每次有比赛,球队都会发放一套稍微脏兮兮的球衣。 几年后,郭传军慢慢吸引了外界职业俱乐部的赞助,孩子们也有了固定的队服。 多年来,郭传军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为孩子购买了不下10套队服。
首场比赛,孩子们以4:0击败对手,但第二场比赛的比分却不容乐观。 眼见败局已定,几个大孩子有些躁狂,在比赛中罕见犯规。 一些孩子追着游戏。 裁判质疑判罚不公平。
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如果郭传军在的话,他一定会说:“暂时别管输赢,如果想赢,下次就靠自己的能力赢好!”
场上的压抑和悲伤与2月7日郭传军追悼会的气氛相似。当天追悼会现场挤满了200多人,其中包括自发前来的50多名孩子和家长。
告别仪式上,已经上高中的队员苏断雷一直低着头,没有哭。 这让母亲林弋阳很惊讶。 当年队里,儿子哭得最多:郭传军能理解孩子性格中的微妙之处。 每次他输了,他都会立刻摸苏断雷的头和肩膀。 但当时,面对抽泣的母亲,孩子只说:“你哭有用吗?我要好好训练,完成郭老师的心愿,给向阳小学足球队捐很多钱。”
人们在脑海中不断地寻找着关于郭传君的点点滴滴。
前职业队友王军评价他“个子不高,但是球队的核心人物,经常踢边锋”。 他在圈内被昵称为“小鸡”,“因为他看起来瘦了,但他的步伐、节奏、频率都与别人不同,而且非常灵活”。
很多人提到他情绪激动,充满活力。 继任教练按照郭老师的微信“模板”发布公告——郭传军总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打三遍,比如“加油,加油,加油!” 刘谦提到:“以前在职业球队,无论输赢,他总是会拥抱队友哭泣;” 毕业的学生来看他,叫他郭老师,他又哭了。”
有人感叹郭传君太累了。 郭传军上学期的课表每天至少有4节体育课。 放学后,等待郭传军的就是校足球队长达两个小时的训练。 周末,还有无穷无尽的训练营和比赛。
郭传军的办公桌旁边,放着一双拖鞋、一个U型枕头和一个简易的铁制肩颈按摩器。 “他一下课回来就穿上拖鞋,这样汗水就能散得快一些……他常年踢球,颈椎不好,就用按摩器放松一下。” ”。 学校体育队同事高家庆回忆道。
郭传军和球队孩子们在外地学习训练。林弋阳供图
在篮球场上踢足球
向阳小学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市中心黄金地段。 尽管校园足球文化已有数十年,但校园内并没有真正的足球场。
少儿训练场地为两个标准篮球场,可同时容纳三个年级100多名足球运动员。
“目标在哪里?” 记者问道。
向阳小学体教教研组组长史维海指着散落在角落里的球网说:“这就是目标,我们训练时只在篮球架上安装球网,平时就怕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会打破网。”
向阳小学的篮球架也是特制的。 底座上有两根支撑杆,可支撑长1米、宽80厘米的网。 由于网的规格太小,市场上又没有现成的,史维海只好自学织网。 现在他可以在2小时内织网。
这座“临时体育场”从郭传军16年前来到学校以来就一直是这样。 “如果孩子们有自己的足球场就好了!” 看到小学有足球场,郭传军总会感叹。
史维海还记得16年前第一次见到郭传军时的情景。
当天,23岁的郭传军到向阳小学报到。 他待人处事还是那么的孩子气和真诚,但他有一头金色的卷发。 “我告诉他,这个发色不适合在学校教书。”史维海说。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郭传君把头发又染成了黑色……
当时,郭传君刚刚离开职业队。 2004年,郭传军经过多轮选拔进入中国纺机足球队并担任队长。 2004-2005赛季,球队获得乙级联赛南区参赛资格。 正当团队中所有人士气高昂的时候,企业对团队的财务投入却急剧减少。
当郭传军陷入职业生涯的困境时,他在球场上结识了资深足球爱好者、当时的向阳小学校长洪玉录。 洪校长很欣赏郭传军的才华和人品,录取他进入向阳小学。
当时,向阳小学足球队的教练员中没有职业足球运动员。 老校长邀请郭传军,是想让足球队的孩子们接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把“三人校足球赛”推广到更多空间有限的上海城市学校。
洪雨露在20多年前首创了“三人足球赛”:三个人在篮球场空间里组成一队。 空间小意味着接触球的频率高,对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也要求更高。 但与常规足球比赛相比,小场地比赛对孩子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有所不同。 即使孩子们在小场地上踢得很好,但在大足球场上他们仍然会感到害怕。
但要为孩子们腾出一个足球场是很困难的。
郭传军刚到学校时,学校隔壁的大楼要拆迁。 洪玉露多次举报,申请在旧建筑工地上扩建七人制足球场,但最终未能成功。
2008年前后,学校分校将水泥地面改成了五人制足球场,并铺上了人造草坪。 高嘉庆记得,郭传军带着孩子们去分院训练时,心情非常激动,连哨声都变得更大了。
但当球队的孩子们开始有球训练时,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学校场地依然限制了孩子们的长跑和传接球表现。 每逢周末,郭传军总是尽力组织学生到校外与同年龄段的足球俱乐部队进行比赛。 他竭尽全力在群里喊话:“积极参加周末比赛,加油,加油,加油!未来将是体能时代。双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有时间参加。”运动并减轻学习负担。”
每场比赛,郭传军都会详细写下比赛天气和着装指南。 如果场地是天然草皮,他会标记为“(真草)”。 他珍惜每一个让孩子们的脚踩上柔软草皮的机会。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的俱乐部和同龄的孩子比赛时经常会输。俱乐部的球队大部分都是从各个学校精心挑选的球员。” 球员家长姜伟回忆道。 但郭传军并不关心孩子们每场比赛是输是赢。 一旦遇到强大的对手,他从来不会向孩子们提起两队的实力差距。 只要孩子敢于拿起球并做出动作,那就是成功。
向阳小学足球队的几位足球教练都能感受到,2013年是校园足球发展的转折点。 那一年,广州恒大夺得中国足球历史上首个亚冠冠军,“全国百亿青少年踢球”的潮流也随之兴起。
2013年之前,上海的小学足球队没有联赛制度,大部分比赛都在一所学校的范围内进行。 但从那一年开始,学生们逐渐去参加更多其他学校的校际联赛。 徐汇区小学也选拔种子选手组成精英队。 “如果有一天,徐汇区精英队能够由向阳小学足球队的原队员组成,那就太好了。” 多年来郭传军一直挂在嘴边就是这个愿望。
那一年,郭传军也通过了教师编制考试,正式成为向阳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
踢球就是生活
多年来,林弋阳经常在晚上看着孩子们参加足球队训练,感叹:草根足球执教太难了。 孩子还太小,有时连鞋带都系不好。 教练付出很多,但孩子们接受能力弱,一次只能给出一点反馈。
但郭传军似乎从未气馁。
“郭先生坚持留在小学教孩子,是为了找到几个好人才,继承自己的职业梦想吗?” 记者向郭传军的同事、父母甚至妻子刘倩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的。
目前,郭传军之前的队员中没有一个人以足球为职业,只有少数人加入了初中和高中球队。
“现在他每天回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们今天在足球比赛中表现得有多好。” 刘谦觉得郭传军的梦想发生了“价值位移”:他把职业球场上的价值感转移到了孩子的成长上。 ,谁想帮助孩子们与足球建立终生的联系。
郭传军在向阳小学提出要带领一支“大循环”足球队,即带领球队的孩子从一年级一直到毕业。 这样他就可以观察这群孩子每一步的成长,足球队也会更好。 具有凝聚力。 现在,他已经带领了两支大流通的足球队。
每一年级足球队组建后,郭传军都会为该队孩子们的家长召开一次会议。 会上,他会告诉家长,孩子为什么坚持要踢足球?
体育老师给家长“打预防针”,这也代表了小学足球队教练员的共同担忧——随着年级的提高,很多有天赋的孩子会慢慢离开足球队。 郭传军刚毕业的足球队刚入学时有40多名球员,但毕业时只剩下7名球员。
有的孩子因为跟不上学业而无奈退学; 一些家长认为,进入中学后,很少有学校有校足球队。 既然他们的爱好难以为继,最好还是尽早戒掉。 也有少部分家长只是想让孩子培养更专业的足球技术,干脆去外面更专业的俱乐部接受训练。
在郭传军的建议下,襄阳小学足球队改变了选拔标准:除了传统的跑、立定跳远等核心技术环节外,还增加了绕竿、跳跃等考察身体敏捷性的指标。
学校足球队几乎没有淘汰机制。 任何想参加比赛的人都可以留在球队。 即使是替补球员也会有机会参加每场比赛。
对于训练,郭传军也有着与指导他的上一代青少年足球教练完全不同的理解。 以前的同事王军解释说:郭传军从初中开始就在区青少年体校训练。 那是中国足球的低迷期。 很多教练都抱着功利激进的心态,对年轻球员实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因为同龄的孩子技术水平相近,如果身体素质有优势,在球场上就有机会获胜。 不过,郭传军注重培养技术型球员。 他认为,在孩子身体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过多的体能训练对身体有害。
姜伟记得,有一年,郭传军带着队里的几个家庭去考察。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家长们和郭传军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郭传军感叹当地的训练模式:“当地青训的孩子很多,任何喜欢足球的人都可以参加,但真正成为足球运动员的人却非常有限。但所有家长和孩子都相信足球已经取得了成就。”他们的一些精神和特征。” ,这关乎生活,与职业足球运动员无关。”
“我记得那天郭老师很兴奋,脸红了,眼睛闪闪发亮,说话比平时多了很多,而且语速很快。” 姜维回忆道。
那次游学回来后,姜伟和其他家长讨论了成立足球慈善俱乐部的想法,家长们一致推荐郭传军担任教练。 “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在校外与优质俱乐部比赛,毕业的孩子也可以去俱乐部踢球。” 姜维回忆道。
郭传军和球队的孩子们正在国外留学。徐莹供图
陪伴与成长
郭传军去世后,父母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与郭传军的聊天记录。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和郭老师聊天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和孩子班主任交流的频率。
每次家长求助时,郭传军总是说:“没事,放心,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学生,我会处理好,孩子不会有事的!”
足球队里有一个孩子,成绩下降了,但仍然想训练。 郭传军想了一个办法来激励孩子:他安排孩子在足球队训练的教室里做作业,弄得他脚痒却不能踢球。 当房间里只有他和孩子时,郭传军悄悄地对孩子说:“你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代表了足球队,你也代表了我。” 孩子立刻就明白了。
有一次,队里一位孩子的家长接到班主任的“举报”:各班长绳比赛训练期间,他的孩子总是跑到其他班级闹事。 郭传军看出了孩子的心思,把孩子叫到身边说道:“我知道你希望自己的球队获胜,但如果你有能力,你必须自己去赢得冠军,而不是打扰别人的训练。” 孩子听后心里非常愧疚。 ,差点落泪。
队里还有一名孩子因事故膝盖受伤。 膝盖里有积液。 医生告诫孩子不要再做剧烈运动了。 家长要求郭老师退队。 郭传军去找家长,告诉他们不要强迫孩子退队。 他仍然可以在球队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整理装备,帮助老师招募队员,这样他就可以永远属于自己喜欢的一大群运动。 后来,孩子再也没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但他参加过几次班级比赛,他仍然认为自己是足球队的一员。
队员李红喜在一年级时学习写作,主动写了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作文。 “小李像流水账一样,把一场外国学校足球比赛从第一场到第五场写下来,900字,足足五页。” 孩子的母亲回忆道。
在足球队的孩子们的练习中,“足球”是一个高频词。 但并不是所有的足球记忆都是甜蜜的。 孩子们发现原本爱笑的郭传军突然不笑了。
2018年,球队对阵与日本队同龄的球队后,郭传君沉默良久后在群里写道:“这三年来,我对孩子的溺爱是从底层开始的。”我心里想放手,但还是忍不住想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能提高素质,受到青睐。”
原来,郭传君看到,当天比赛结束后,日本孩子们向教练、裁判、对手表达了感谢,还把自己带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 他想了很多,于是在群里给家长留言。 家长们开始讨论如何提高孩子的游戏文明程度。 有的家长提议每场比赛指定一名队员担任垃圾收集员,有的家长建议孩子们在水瓶上写上自己的球衣号码……
从此,郭传军要求队员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即使在学校训练期间,队员们进入装备室休息时,也要小心翼翼地将书包整齐地靠在墙上。
郭传军的足球队有一个传统,只要不是倾盆大雨,下雨天就得训练。 父母也舍不得,但郭传军在这件事上却很固执。 他说:“如果下雨,我的孩子就不踢足球了。那如果比赛时下雨,我的孩子就不踢球了?”
队员的母亲徐莹始终记得孩子们第一次在雨中参加训练的场景:九月份的一个下雨天,家长们以为今天不会有足球训练了。
中午,郭传军发来了几个字:“照常训练。”
下午3点左右,群里传来一段孩子们冒雨训练的视频:孩子们在操场上排队,有秩序地进行绳梯训练。 孩子们除了偶尔摸一下湿漉漉的头发外,还是很高兴的。 训练结束后,郭传军叮嘱孩子们换好衣服。 衣服都湿透了,他也懒得换。 他忙着给孩子们的小碗里倒姜汤来御寒。
后来,雨天训练成了孩子们的日常。 直到郭传军去世几周后,气温急剧下降,经常下雨,但足球队的孩子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运动服去踢球。
郭传军去世后,已经是南洋中学橄榄球运动员的苏端雷总会想起小学时的最后一场比赛:整场比赛他都踢得很好。 最后几分钟,为了给替补队员上场的机会,苏断雷被换下。 坠落。
当他即将离场时,教练对全队的孩子们说道:“这是苏短雷小学的最后一场比赛,大家为他鼓掌感谢他。” 这时,被队友包围的苏断雷听到了响彻天空的一阵掌声。 ——这是这支足球队的传统,也是他和启蒙足球教练郭传军之间永恒的默契。
郭传军在球场上奔跑。史维海供图
原创文章来自解放日报·上官新闻。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杨淑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msbaidu.com/html/tiyuwenda/3302.html